75个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重大工程包” 能源重大工程建设提速
12月4日,国家发改委举办发布会,详细介绍了由其提出并推进的七个“重大工程包”建设进度,其中有半数与能源产业直接相关,具体包括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清洁能源、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列入工程包的能源类项目多达75个,辐射油气、跨区电网、水电、风电、光伏,并再次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沿海核电新项目建设”。 油气骨干管网构架已逐步形成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会上介绍,列入重大工程包的油气管网和储气设施项目有37项。 记者了解到,上述37个项目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加快西气东输的系统和陕京管线系统,还有沿海管道、进口管道等跨区域的长输天然气管道建设,扩大干线的管道覆盖范围。二是建设完善西部、中部、中南、西南、东北、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天然气管网系统和配气管网系统。三是加快地下储气库、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还有城市应急和调峰储气的建设。四是完善原油、成品油管道和储备库,改造老旧原油管道,推动形成区域性的成品油管网。 近年来,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目前陆上的油气管道总里程约12万公里(不包括油气田集输管道),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区,其中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分别占总里程的19%、18%和63%。 “全国油气骨干管网构架已经逐步形成。但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和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的需求相比,油气储运设施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司长刘德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我国油气基础设施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 “挑战一是天然气的主干管网系统还不完善,部分地区还没有覆盖。”刘德顺对记者说:“二是天然气区域性的输配管网不发达,互联互通没有完全实现,成品油主干管道的配套支线建设不完善。三是储气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从国际经验来看,一般天然气储气能力为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0%—15%,但是目前我国仅仅是2%左右,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缺乏储气和应急措施。” 优先建设12条西电东送输电通道 除了启动油气重大工程包建设,“未来将建设一批远距离、跨区输电通道,基本满足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020年前接受外来电力的需要,以及水电基地、风电集中开发区跨区外送电力需要。”李朴民介绍。 “我们已经开工建设了淮南至上海、锡盟至山东两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和宁东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三项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外来电供应和保障能力,缓解环境压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韩水对记者说,“工程总投资是683亿元,预计向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输电1700万千瓦,年输电量超过900亿千瓦时,建成以后每年将减少这些地区标煤消耗2700万吨”。 韩水还介绍,国家能源局正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安全经济、科学务实”的原则提出优先建设12条西电东送的输电通道。 “到现在为止,有三条通道已经开工建设,其余的输电通道也在抓紧做前期的工作,预计明年将陆续开工建设。据初步测算,这12条通道和新增7000万千瓦输电能力已确保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用电需求,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上述地区标煤消耗约1亿吨。”韩水说。 计划启动一批沿海核电项目 在清洁能源重大工程包方面,除了今明两年开工26项西南水电和风光电项目、核准一批风电项目外,最近中央和国务院对核电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采用国际最高的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核电司司长刘宝华介绍,目前我国运行核电机组21台,装机容量1902万千瓦,在建的核电机组有27台,装机容量2953万千瓦,在建机组数全球第一,而且多年来我国核电运行始终保持良好的业绩,没有发生一级及以上的核安全事件。在建机组比较顺利,工程质量总体良好。 “我们虽然进入了核电大国行列,但核电在中国能源中所占比重还不到2%,远低于15%的世界平均水平。”刘宝华对记者说,与此同时,核电技术在由二代向三代的过渡过程中,部分关键技术设备仍不过关,正在建设的三代核电机组还存在泵、阀、设计固化的问题等,这些都在抓紧解决。 刘宝华还表示,核电的发展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法律保障体系。在我国,原子能法、核安全的有关法规以及核电发展和管理的有关法规还没有正式出台,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