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片
特高压电网为契机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时间:2015-07-09 11:23来源: 作者:鄂电电力 点击:
***
次
前不久,由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与山东大学共同发起组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山东)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双方将围绕能源互联网新技术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化合作。近日,记者就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加快科技创新,以能源互联互通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等问题,对山东大学校长张荣进行了专访。 记者:自《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出版以来,刘振亚董事长受邀多次参加能源气候国际峰会和论坛,引起了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支持,您认为是什么让“全球能源互联网”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最大公约数”?
张荣:前不久,刘振亚董事长受潘基文秘书长邀请,曾在联合国会议上就以全球视野研究思考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命题做了主旨演讲,指出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将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方案、实施路径、技术创新以及工程实践进行了系统论述,向世界描绘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美好蓝图。
按照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通过发展特高压电网技术,将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和各洲、各国大型能源基地及各类分布式电源,能够将存在时区差、季节差的各大洲电网连接起来,突破资源瓶颈、环境约束和时空限制,将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送到各类用户,实现风光互补、地区互济,保障能源供应、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损失、降低社会成本。
无论是从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角度,还是从化解能源危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角度,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世界能源变革趋势和电网发展客观规律,将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发挥全局性、战略性的引领作用。这一能源开发战略布局,有利于从根本上带动发展,消除贫困,促进和平。
记者: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正在成为拉动中国及周边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您认为能源互联互通将对“一带一路”战略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发挥哪些促进作用?
张荣:电力作为一种终端能源消费形式,在国民经济整体结构中的比重在不断增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全球领先的能源技术、装备大国,“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的能源工业有了更多机会走到国际合作的前台,“中国制造2025”将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形成能源新格局。
中国周边国家一次能源资源丰富,与中国互补性强,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电网互联互通潜力大。能源互联互通不仅将实现跨国能源资源的高效开发,还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基于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互联网将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一带一路”能源的互济,将为国家和为全人类进步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正与亚洲、非洲、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开展电力项目合作,电力建设正成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往来的桥梁与纽带,中国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引领者姿态也愈发清晰。
记者: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提出后,作为国内首家积极响应并迅速成立相关研究机构的高校,山东大学与国家电网公司又一次开启了校企合作的典范,您如何看待这次合作,对未来有哪些期待?
张荣:山东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特高压技术研究的高校,并拥有一批与电力技术相关的优势学科和研究机构,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与国家电网公司保持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全球能源互联网对未来的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同时也给电力装备制造产业和科研机构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在这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能源革命面前,需要不同学科、不同行业乃至不同国家之间共同协作,建立企业、院校、政府高效联动,协同配合的合作机制,实现技术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
目前,新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高效能转化和传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针对这个问题,山东大学与国网山东电力发起组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希望通过共同研究,破解难题,促进不同地区间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和能源互联。协同创新中心以全球的视野,从战略高度,来研究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
中心将着眼于能源领域重大需求,面向未来,放眼全球,一方面做好“协同”,避免双方资源的简单叠加,努力构建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实现“1+1>2”的良好效益,共同探索协作共赢的新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做好“创新”,在学科和科研方面加强融合,开展综合性研究,积极在领域内“占位”和“升位”,争取在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等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创新的概念,这就决定我们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首先是要贯彻创新,用创新的方式来做好这项创新的事业。山东大学和国家电网公司及所属单位通过全方位合作,能够尽快占领这个领域新技术的制高点,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好支撑和引领的作用,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特高压技术和打造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美好愿景更好地结合起来,造福全人类,造福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
- 上一篇:山西和顺县首个风电项目开工
- 下一篇:关于新能源接入与智能电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