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片
强强联合共推能源互联网发展
时间:2015-09-14 10:16来源: 作者:鄂电电力 点击:
***
次
能源互联网是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绿色低碳的能源配置平台。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与浙江大学强强联合,携手成立“能源互联网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在技术开发、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研究能源互联网新技术,为浙江电网发展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能源互联网,能源基地和能源消费中心紧密互联,满足各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需要,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能够输送到各类客户。目前,浙江电网已经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时代,分布式光伏发电及沿海风电也大量接入电网,能源互联网理念在浙江已经落地实践。
与浙江大学携手合作
7月8日,由国网浙江电力承担的863计划课题“高密度分布式能源接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关键技术”启动,这是该公司继承担电池组快速更换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关键技术研发等国家863计划课题后的又一重大项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鼓励支持政策不断加大,配电网面临大量可再生能源接入需求,针对高密度分布式能源接入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意义。浙江大学将作为合作方,一起参与此项课题的研究。
浙江大学是国内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建有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图形CAD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可再生能源电气装备与系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海岛风光储流微电网试验基地,电磁兼容全系列测试实验室,大规模数字化电网智能控制与仿真实验室等。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在电力市场分析、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估与安全预警、分布式可再生电源的接入与调度、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消纳、需求侧响应技术、直流输电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电力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拥有国内外领先优势。
随着能源互联网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实施,国网浙江电力迫切需要在能源互联电网发展规划、特高压技术、新能源接入和消纳技术、海洋输电技术、智能配用电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和技术攻关。而与浙江大学的强强联合,正是必然选择。
8月12日,双方在杭州签署协议,成立并共建能源互联网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定期开展交流,组织专家委员会召开能源互联网技术论坛,开展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共同开展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
根据协议,研究中心将下设能源互联发展规划研究室、特高压电网安全技术研究室、新能源互联技术研究室、智能配用电技术研究室、能源互联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室等。双方将本着“真诚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顺应世界电网技术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树立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创造理念,在能源互联电网发展规划、特高压、新能源接入与消纳、海洋输电、智能配用电、信息通信等技术领域,深入开展务实合作,按照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的发展方向,共同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
能源互联技术需先行
截至7月底,浙江电网光伏、风电并网容量达200.28万千瓦,全年累计消纳光伏发电、风电1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快速增长的新能源,需要通过能源互联网来满足各其接入需要。
对此,国网浙江电力与浙江大学的有关专家学者均达成共识。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863计划智能电网专家组专家韦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必然与新能源的开发、与电能的利用效率有关,而新能源只有转换为有效的电能才能真正进入能源消费领域,这就势必对电力输送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只能通过智能电网技术才能实现。”
共识既达,合作势必加快。国网浙江电力科技信通部(智能电网办公室)副主任金文德告诉我们,双方除了正在严格筛选研究中心各研究室的组成人员外,目前正在筹备一场特高压交流活动和一场高峰论坛。同时,在研究项目上,双方也已大致明确了方向。
微电网势必影响未来大电网及客户用电趋势。金文德介绍,国网浙江电力正在积极研究区域微电网群对配电网规划的影响、对配电网运行控制的影响,研究区域微电网群与配电网交互技术,开展户用型、园区型、建筑型等微电网客户用电行为分析,同时从技术、经济、社会等多角度,探索电网企业针对微电网大量接入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国网浙江电力希望与浙江大学携手,通过共同研究模式,提出区域微电网群接入对配电网规划、运行、检修及营销等方面影响的分析方法,开发配电网与配电网协调优化交互控制技术,提出未来配电网与微电网和谐发展的解决方案。
同时,双方还将在含分布式新能源/储能/可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微电网联合优化运行技术研究,浙江电网调度计划全过程风险跟踪与动态调控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发,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原理与优化控制技术研究等方向取得一定的成果,为浙江电网在大电网时代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强技术保障。
|